《为何家会伤人》——那些与爱有关的伤害

《为何家会伤人》——那些与爱有关的伤害

Louis 565 2019-11-04

在读书媒介上,我有电子书和纸质书两种读物,对于想快速看完的书,我只会选购电子版;如果觉得书中的内容十分引起思考,想做很多笔记,我就会选购纸质版。有很少的一些书,我既买了纸质、也买了电子版。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本是这么操作的。其中一本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为何家会伤人》,另外一本则是可能晚些时候要分享的《亲密关系》。

跟其他书不一样,我是先了解到作者武志红,然后才开始搜寻他写的书。当时我在看圆桌派 原生家庭的那一期。附上链接给你们看:

《圆桌派》冤家:原生家庭说恩怨

跟之前的所有读书分享文章一样,我只会提到书中的部分内容,有些内容甚至会带有我自己的主观阅读感受,如果需要更好的了解原书,建议购买。

本期的主题音乐:

概要

《为何家会伤人》是一本心理学科普向的杂谈书,书中引用了作者在心理咨询时候遇到的案例来论述一些关于家庭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观点。由于是心理咨询来的例子,所以一些例子会显得比较夸张,但是还是可以在某些案例中找到我自己的影子。

之前的读书分享大多的篇幅都是我借了书中的题来自己发挥。其实是因为纸质书的缘故,如果我要对原文进行引用,必然意味着我要讲书中的原话一字一句的敲下来,这显然不是有意思的工作。不过这次既然是电子书,我尽量少发挥一点,多增加一点引用来增加跟书本的关联。另外我也坚信作者的文笔和描述观点的准确性,比我自己归纳要好得多。

懂得分离的爱,再亲密也是另一个人

这是生命中最大的教训之一,它告诉我们: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我们内心里都存在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我们寻找恋人的参照。

我们将这个愿望投射到恋人的身上,如果恋人很在乎我们,他就会主动去满足我们这个来自无意识的愿望,去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一旦我们觉得恋人的确符合自己理想父母的形象了,我们就会变成孩子。

书中写道:

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

但是,恋人不管多像你的理想父母,那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看法,来自于你童年的期待。但实际上,你的恋人有另外一种生命体验,他是另外一个人。如果你只觉得恋人是你的理想父母,那就等于你只是将恋人当作了一个爱的工具或对象,而没有将恋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来理解、来尊重。

分离意味着,总有一天需要意识到理想父母的模板和面前的恋人无论多么相似,面前的恋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两个形象终将分开。如果只将恋爱视为一个结果,我就是要占有我的爱人,那么一定会遭遇挫伤。

恋爱不仅是一种治疗,也是一种尝试。我们在尝试寻找符合自己理想父母形象的对象,我们也在尝试是否与恋人真的合适。不分青红皂白地非要黏在一起,只会增加生命的痛苦,只会让我们不断重复童年的错误。

最好的爱是把人生还给他们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溺爱是一种无法“分离”的结果,无法分清楚眼前这个实实在在的“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内在孩子的投射”。所以有一些父母倾向于给孩子铺平所有的道路,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的小孩”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就像是丢掉了什么似的。

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成为他自己

喜欢使用奖罚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但依照摩门教的传说,这就是行使撒旦之事。

行为的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如果过度使用奖惩(外部动机)去干预孩子的兴趣(内在动机),会逐渐使得内在动机丧失。我认为只有内在动机才能促使人把所从事的事业当作一件使命的力量来源。过度被外界的动机所支配并不是什么好事。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对孩子最高的评价是——听话。现在我很不喜欢这个评价,没有独立判断的听话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自己选择的结果才值得自己负责。我更加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应该敬畏生命,规则是什么。

与孝道形成的悖论是,一旦孩子得到的爱足够了,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自我,他就不会去顺着父母的意思了。顺父母意的最佳前提是,孩子缺乏存在感,他的价值感都有赖于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

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这是一张很不容易的答卷

这就像一场考试,有些人喜欢早早的交卷了,而我总是倾向于趁着考试没结束,多研究几道还没看懂的题目。

我明白,分辨一个错误的答案非常容易,但是知道正确的答案却很难,上面洋洋洒洒的批判了各种无法“分离”导致的不合适的爱,但是我却没有办法给出“正确的爱”的模样,实在是太可笑的。

这本《为何家会伤人》给出了更多的例子来引发我们对爱的思考,帮助我们发现原声家庭留在我们性格里面的印记。有些是好的印记,亦有些是不好的印记。即使我没办法做到一一改变它们,但是我仍然希望我可以分辨它们,以便我把真实的自己的感受分离出来。

尾声

我后面还会有一篇文章专门来讲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原生家庭问题确实是研究不完的,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们或许也可以想我这样多多少少找到些原生家庭的影子。

《为何家会伤人》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心理学方向的书,所以文中的很多观点对于我来说非常新颖,文中很多的表达都是书中的摘抄,读起来可能会觉得上下不连贯。

好吧,下回见!